红色的海藻海木耳,为小琉球餐厅珍肴,脆黏爽口,秀色可餐;《本草纲目》很早就有用海藻治疗疾病的记载,现代科学研究显示,海藻中的特殊多糖类、蛋白质、脂质、色素及低分子物质等,有调节免疫力的功效。
海木耳的藻体暗红色或黄绿色,扁平叶状,厚革质,不规则叉状分歧,高约5~15 公分。生长于低潮线附近、潮下带15公尺深之礁岩上,2~5月为盛产期。野外采集的海木耳藻丛大小不一,嫩芽老枝聚集杂生,要挑出一台斤可食用的藻体,需要约有5台斤的采集量,先挑掉脏的、附有砂石的,清洗后再挑出较嫩的部份,才是可贩卖的产品。为解决采集过量,导致资源量锐减,甚至濒临绝灭的困境,台湾农委会水试所开发陆上槽式海木耳养殖技术,并利用循环水来养殖。经过3个月的努力,对数增重率达7.86 %/日,周产量高达1.76公斤/平方公尺。收获产品洁净整齐,剔除率低,烘干后可于低温下长期保存。食用时可以冷开水浸泡后,做成凉拌食品或煮汤。
在适当的养殖槽设计及养殖管理下,海木耳因吸收养殖池所产生的有机营养盐而成长快速,同时也移除循环养鱼池中累积的氮磷等;如此,将海藻槽式养殖与养鱼池做适当的联结,可有机生产食用海藻类,可望发展为新兴的产业。